思念鄉情如月光,悄無聲息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
前兩天有人問我為什么拼命想要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。
拋開那些抽象的情緒不談,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我的“攀比心”。
坦白來說,我就是想成為特別優秀的那一個。
其實我并不是一個很要強的人,反而很容易陷入到一種低等的滿足當中。
高中的時候,我的成績在整個年級的排名都比較靠前,于是忽略了學校之外還有太多優秀的學生,還總覺得自己天賦異稟,卓然超群。
高三開始多校聯考,我才發現自己早就被甩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即便如此也依然想著隨便學學就能上個不錯的一本,也心滿意足了。
后來又一腳踏入了公眾號投稿的大門,好像超過了不少身邊的同齡人。
于是我興高采烈把上稿的文章轉發至朋友圈,等待一波又一波的贊賞。
不去想如何精進自己的文筆,提升自己的思維,擴展文章的深度與廣度;也不去嘗試更多的寫作手法,尋找更大更好的平臺。
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沾沾自喜。
然而,身邊人的努力和進步往往能把沉睡的拼勁和野心叫醒。
圖片
02
就像我剛開始寫作時,閨蜜發過一條消息:“你最近寫的這幾篇文章好像都差不多欸,沒什么新的突破?!?/p>
實話說,我的第一反應是不屑和惱怒,我的文章不是挺好的,還能有什么突破。
正準備回復的時候她便又發來一條:“千千上稿了百萬大號你知道嘛?你也要多多加油,爭取到更大的平臺?!?/p>
千千,也就是我的死對頭之一,而我的基礎稿費只有30元,高下立見。
這個消息讓我瞬間從大夢里清醒。
我并不愿意只做一個寫手圈的甲乙丙丁,也不愿意永遠默默無聞,只在中下游,更不愿意比我的死對頭差勁。
這個時候,我的攀比心如同一個耳光,狠狠地抽醒了正在自我麻痹的自己。
是啊,不只是千千,比起朋友圈里屢屢上稿幾十萬粉大號的寫作大佬們,我依然是個小白。
不懂得怎么講述一個好的故事,不懂如何架構文章,不懂選擇好的題材,投遞的稿件還需要反復修改。
只是憑借著一點文字功底瘋狂輸出。
卻僅僅因為過了幾次稿,取得了一些成就就止步不前,自我滿足,躺平擺爛。
我清醒過來,成為一個優秀的寫手還道阻且長,我太需要積累學習,及時抽離舒適圈。
于是我開始閱讀,做讀書筆記,還會定期篩選爆款文章做拆文練習,每天保持輸出最少1000字。
慢慢的,投稿的平臺也漸漸大了起來,稿費自然水漲船高。
圖片
03
在寫作上,學習和生活也是一樣。
高三后期喜歡的男生從年級的中上游直接沖到前50,為了更配的上他我也開始廢寢忘食,發狠刷題。
大學之后看著身邊同學都積極的加入社團活動,簡歷上都是各種各樣的證書。
我也不得不放下社恐體質,參與進去。
看同齡人自己運營的賬號變現幾萬,能鞭策我速速行動起來,變得自律,自覺學習一些技能。
大概就是因為有了比較心理,冥冥中我的成長開始有了一條跑道。
在這里我可以對標我的同齡人,那些我討厭的人或是我喜歡的人,都能在一定的時候給我動力。
以他們為參照,我便可以明晰自己的位置。
然后追上他們,超越他們,一次又一次碰觸能力的邊界。
這樣的攀比心并不是像別人一樣一定要買名牌包,出入高端場所;不是暗暗較勁誰的男朋友更好;也不是在別人的光環下獨自羨慕,焦慮自卑。
而是在躺平的時候能夠給我一耳光,在對比的過程中樹立一個又一個的目標,不斷加速我變優秀的進程。
圖片
04
或許會有人說,比較心理會產生壓力和焦慮情緒。
其實比較本身并不是重點,對待生活的態度才是。
我們需要自我探索,同樣需要以他人為鏡,認識到自己和同齡人的差距,然后實現自省,磨礪意志,豐富自己的內在底蘊。
所以說比較心理并不可恥,也沒有錯。
錯的是我們的三觀和態度。
有效的攀比,反而讓我們有機會和更優秀的人并肩。
當他們回頭時就會發現,原本落后的我們早已不在山腳下仰望。
而這絕非偶然,是必然。
本文標簽:
流年的山巒經歷著滄桑
奔跑的溪水蕩漾著晶瑩
這飄逸的時光溫馨而美好
蘇ICP備2020056257號